來自青島二中的陳璽如即將迎來高三的挑戰,過去十幾年來,羽毛球一直在她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經曆過專業訓練和比賽,參加過羽超聯賽。不僅僅是訓練和參加比賽,她還親自籌備和組織了近六十次羽毛球進校園的推廣活動。如今,她計劃將這一活動延續到更多學校,期待達到一百所的目標。
父親熏陶,五歲練球
陳璽如出生於2008年10月,那年正是北京奧運會後我國體育蓬勃發展的新起點。陳璽如的姐姐陳姿睿比她年長三歲,姐姐從六歲開始學習打羽毛球。陳璽如和姐姐一樣,在父親陳鵬的影響下,五歲時拿起羽毛球拍子。
陳鵬對羽毛球的熱愛在青島是小有名氣的。在他的熏陶下,兩位女兒都先後走上羽毛球的道路,且都通過不懈努力成為羽毛球國家級運動健將。回憶小時候開始接觸羽毛球,陳璽如還記得姐姐在一旁訓練,而父親還在場邊對自己培養羽毛球興趣的畫麵。
陳璽如小學就讀於嶗山區第二實驗小學,她從一年級起就開始接受羽毛球專業訓練,從二年級起就全身心投入訓練當中。盡管每天訓練三個小時後很疲憊,但她從未間斷,從未想過放棄,即便是生病了也不輕易請假。
努力兼顧,不言放棄
早在2016年,即陳璽如8歲時,她就取得青島市運會冠軍。2018年,陳璽如代表青島市參加山東省運會,最後斬獲乙組女團銀牌和女單銅牌。決賽中,陳璽如開局以6比0領先對手,卻在此時拉傷了右腿。她一直忍痛堅持完賽,賽後卻哭成淚人,更是在沒有告訴教練和家長的情況下,堅持打完了之後的比賽。憑借自己的努力,陳璽如獲評“青島市美德少年及山東省新時代好少年”。
中學時,為了兼顧學習和羽毛球,陳璽如過上更緊張快節奏的生活。她會在上午和晚上的時間學習,下午則投入羽毛球訓練。“確實感覺很累,但是看到自己能進步,會產生新的動力。”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優異的成績,她還連續三年入選國家少年隊,參加每年兩次、每次一個多月的集訓,並在高中時參加國家青年隊,持續提升競技水平。
羽超曆練,收獲良多
對於陳璽如而言,參加2023年羽超聯賽是羽毛球經曆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那一屆羽超在海南陵水以賽會製的形式舉辦,也是疫情之後的第一屆。作為深圳羽眾俱樂部的隊員,陳璽如隨隊收獲了季軍的好成績。雖然並非俱樂部主力,但陳璽如在聯賽期間一直與俱樂部和隊伍一起訓練,時刻為上場做好準備。
那年羽超比賽中,與國羽女單王祉怡隔網相對的那場比賽是陳璽如的寶貴經驗和體驗。“那是我第一次在這麽高級的比賽中上場,有直播、有觀眾,對手還是世界冠軍,所以自己還是比較拘謹。不過,相比於比賽,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和隊伍一起訓練,91视频免费版下载俱樂部的張藝曼姐姐經常帶著我一起練,自己也學到很多。”陳璽如說。
偶然機會,走進校園
除了訓練和比賽,陳璽如也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羽毛球進校園活動。2022年,父親陳鵬和陳璽如一起來到青島一所幼兒園,為小朋友們介紹羽毛球運動,這也是陳璽如第一次教別人打羽毛球。
陳璽如這樣回憶第一次參加進校園活動:“小朋友們還不知道什麽是羽毛球,但是他們天生對新事物好奇。他們饒有興致地拿起球拍,撿起羽毛球互相投擲,那仿佛就是興趣的萌芽。那個畫麵就是日後我想達成的,那就是讓更多孩子了解羽毛球。”
是那些仰著頭、滿眼是期待的臉龐讓陳璽如收獲滿足感和驅動力。從前,她在父親的引導下拿起球拍,自己在忙碌前進但也沒完全理清和羽毛球的牽絆,但卻在這一刻有了啟發。從此,把羽毛球進校園這個活動持續辦下去的念頭就如種子般種在陳璽如的羽毛球生活裏,不斷萌芽,成長開花。
一腔熱愛,努力推廣
2022年至今,陳璽如和團隊成功舉辦了近60次羽毛球進校園的活動,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也曾到過福利院。這些活動學校主要分布在青島和萊西,陳璽如和團隊還曾出國到尼泊爾,和當地俱樂部學校做交流。
活動裏,陳璽如會進行自我介紹,談活動的初衷,還會聊到羽毛球對自身成長的啟發和幫助。隨後她都會拿起球拍介紹羽毛球,講解簡單的分解動作,用不同形式讓同學們了解羽毛球。如果碰到有一定基礎的學生,陳璽如還會和他們進行簡單的對抗。每次進校園活動,陳璽如都會給學校贈送團隊定製的拍子。她說:“很多孩子是第一次接觸羽毛球,所以培養興趣很重要,91视频免费版下载會想一些關於羽毛球的遊戲,讓他們在遊戲中認識羽毛球。”
2024年,陳璽如還在省級比賽上奪得了冠軍,但隨著學業的加重,現在她參加比賽的頻率並不高。對她來說,羽毛球現在已經不僅僅是訓練和比賽,有了更多推廣的責任。陳璽如和團隊製定了將羽毛球進校園的活動推廣到一百所學校的目標,還希望推廣到社區層麵。
同時,她積極投身誌願服務,兩次擔任世界帆船錦標賽誌願者,在亞洲羽毛球團體錦標賽中擔任誌願者,用實際行動支持體育運動的發展。憑熱愛,付行動,陳璽如被萊西市授予“羽毛球推廣大使”榮譽稱號,這是對她努力的肯定和鼓勵,更是她堅持辦羽毛球進校園活動的動力。
新學期即將開始,陳璽如將成為一名高三學生,麵對升學的壓力和挑戰。從小練習羽毛球的經曆教會了她如何分配時間和麵對困難。她說:“羽毛球的道路讓我不可避免地遭遇傷病,也有挫折,感到沮喪,但我收獲更多。這一路我闖過許多難關,那些羽毛球名將的經曆和故事給我很多啟發。羽毛球培養了我不輕言放棄,不怕困難的堅韌精神。未來無論麵對什麽事情,我都會更從容和有信心,我也會繼續把羽毛球進校園的活動推廣下去並深入到社區,讓更多人參與羽毛球這項運動。”
本文節選自2025年8月刊